本文转自:人民网-安徽频道10倍杠杆配资平台
国庆中秋双节叠加,皖西大地秋阳正好。六安市以“金秋大别山好玩来六安”为主题,精心谋划部署、倾心服务保障,全市文旅市场呈现欢乐祥和、安全平稳的良好态势。假日期间,全市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6.92%,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4.6%。从游客手持高铁票兑换福利的惊喜,到乡村民宿里的温馨体验,六安用多元化场景与人性化服务,让“来了不想走、走了还念着”成为游客的共同心声。
票根“发力”,一张车票带火消费
“从合肥坐高铁来六安,车票能免费体验射箭项目,还可享受抖音专属购票优惠!”来自合肥的游客王媛在大别山悠然南山度假区兑换完权益后,忍不住在小红书上分享。为激活假日消费,六安市创新“票根经济”模式,让“一张票”串联起多业态优惠:张家店旅游度假区推出“高铁票+消费凭证”联动,游客凭票可享皖西大裂谷、大别山石窟联票折扣;大别山悠然南山度假区直接将高铁票转化为“福利券”,覆盖七大游玩项目。两大省级度假区共接待游客34.73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1.04亿元,打造“交通+文旅”联动新范本。
政企协同的“真金白银”更让优惠落地。六安市开展“皖美消费·悦游六安”行动,通过携程、美团发放300万元文旅消费券,覆盖景区、民宿、剧场等;国家5A级景区天堂寨、万佛湖对公安民警免门票,龙井沟、九公寨等景区推出7折优惠,天子寨景区半价迎客。“原本担心带老人孩子玩花费高,结果用了优惠券,预算省出了一顿特色菜钱。”苏州游客李娜说,在金安区横塘岗乡参加捕鱼大赛后,还能用消费券在周边民宿品尝美味,“实惠又有乐趣,这趟值了。”
产品“提质”,全域场景藏满惊喜
在裕安区南焦湾,“露营+”业态通过精心规划的功能布局与活动设计,打造出全龄段、多维度的户外休闲目的地。最新推出的“有虎悬崖洞穴咖啡”凭借独特的洞穴设计、优质的咖啡品质和精美的轻食甜点,迅速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“网红”地标。游客可以一边品尝手冲咖啡,一边俯瞰山谷美景,享受“偷得浮生半日闲”的惬意。假日期间,该地共接待游客约1.4万人次,售出茶饮约4000杯、露营烧烤套餐约800套,实现收入约100万元,带动周边农家乐及宾旅馆营业额增长约30%,成为六安户外休闲的新晋“流量担当”。来自武汉的游客张磊说,孩子回家后还主动画了“六安之旅”手抄报,“好的旅游就是这样,能留下回忆。”
从茶园观光到茶园品茗,“村咖”正在重新定义金寨县六安西茶谷的旅游体验。该地创新打造“一品一游”茶旅融合新模式,形成“陆品茶香、水游茶谷”的双重体验。全县首家茶园村咖“岸香·抹么茶”,以本地特产六安瓜片为原料研发抹茶系列饮品,游客在室内可细品醇厚茶香,在观景台可尽览湖光山色。与此同时,西茶谷游船码头新开通的环湖观光航线,让游客能从水上游览千亩茶园,感受“茶海映湖光”的治愈景象。假期共接待游客超7万人次,售出茶饮7000杯,游船接待5000人次,带动周边农家乐及茶叶销售营业额增长55%以上,实现“一片叶子带活一方旅游”。
红绿“交融”,山河叠翠共绘画卷
“白天在金寨红军广场听革命故事,下午去天堂寨吸氧看瀑布,这种‘红色铸魂、绿色养心’的行程太有意义了!”来自北京的游客张文刚对六安的红绿融合体验赞不绝口。六安立足“全国知名红绿交融文旅康养基地”定位,通过“1+N”大别山风景道体系,将286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与绿色景区串成线,打造2条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。
六安持续打造“研学大别山行走的思政课”研学品牌,不断升级红色体验。裕安推出红色研学1号线,串联独山革命旧址群、许继慎纪念园、横排头等红色景区,日均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;霍山大型抗战实景剧《大别山传奇》演出24场,观演2.1万人次,红色密室《红夜》成为年轻客群“打卡”热点;汉驰航空飞行营地、大别山航空飞行营地等推出“空中观秋景+红色研学”融合套餐,重构研学体验,接待量分别增长25%、21%。
青山绿水间,红色记忆与绿色景致相映成趣。霍山六万情峡的青山绿水间藏着抗战记忆,裕安独山镇的红色旧址旁便是茶园风光。“在独山革命旧址群听完讲解,再去茶园体验采茶,真切感受到‘红色历史与绿色生态共生’的魅力。”来自上海的游客张磊说,这种体验比单纯逛景区深刻得多。
城乡“联动”,资源互补引客分流
“白天在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听革命故事,晚上住舒城民宿吃农家菜,‘红色+乡村’的行程特别舒服。”来自北京的游客赵玉灵对六安“主城区+乡村+景区”的联动格局赞不绝口。为打破城乡旅游壁垒,六安市推动资源互补,城区商圈用“传统文化+现代潮玩”吸引游客,皋街的古风电音秀、山水奥莱的儿童舞台剧、吾悦广场的潮玩市集,成了亲子家庭的首选;乡村以民宿为核心打造特色度假,霍山观凡里、舒城随缘小墅“一房难求”,叶集花田·岭上民宿凭“万元现金免费发”活动引爆热度,假期收入达15.7万元。
六安市深入推进景区“提标进阶”转型跨越工程,景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发展。霍山迎驾春风文旅小镇建设17个核心项目,假期接待游客8.5万人次,带动就业6000多人;西茶谷建设“岸香·抹么茶”茶园“村咖”,接待游客7万人次,带动周边农家乐及茶叶销售营业额增长55%以上。“游客来景区玩,会顺便买些茶叶、石斛带回家,我们的销路也宽了。”西茶谷周边茶农王师傅说,双节期间自家茶叶销量比去年多了三成。
体验“延伸”,日夜精彩留住游客
“白天在皖西大裂谷徒步探险,晚上去万佛湖看光影秀、花船剧,一天24小时都不够用!”来自杭州的游客吴涛在朋友圈分享了行程。为打破“白天观光、夜晚沉寂”的传统,六安市打造“日夜双场景”。日间,皖西大裂谷结合地质科普设计亲子路线,大别山风情谷推出庐剧体验、戏曲装扮;夜间,万佛湖构建“国潮+非遗+民俗”夜游矩阵,举办独龙族篝火晚会、非遗打铁花、《梁祝》主题花船情景剧,叠加国风巡游、竹竿舞互动等多元节点活动,夜场演出带动游客停留时长增长40%;金寨天堂寨开启“白+黑”模式,通过非遗与现代光影技术融合,打造沉浸式夜游项目,“化鱼成龙”夜游演艺活动自推出即成景区“流量担当”,鱼灯与龙灯穿梭于乡村田野,重现当地中秋鱼灯巡游的传统景象。
“以前出去玩,晚上只能在酒店看电视,这次在六安,晚上能逛市集、看演出、露营看星空。”来自郑州的游客刘敏说,原本计划玩3天,因为体验太好,特意多留了1天,“南焦湾的星空露营太浪漫,和朋友聊到半夜还不想睡。”
服务“护航”,细节之处温暖人心
“下高铁有志愿者引导,博物馆有免费讲解员,景区有第三卫生间和母婴室,带老人小孩来也很方便。”来自广州的游客陈芳对六安的“极致服务”细节赞不绝口。为保障游客体验,六安市提前部署安全保障,成立7个督查组,排查整改61处安全隐患;摸排151处“网红打卡点”,明确安全责任主体;假日期间,5114名志愿者开展文明服务912场,在景区入口、停车场提供引导;市文旅局24小时值班,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802人次,检查经营单位368家次,累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27处,全市文旅市场运行安全平稳。
在金寨红色研学基地,工作人员的耐心更让游客感动。“孩子参加‘1929立夏情报站’闯关,工作人员不仅讲历史,还帮孩子穿服装、教规则。”来自西安的游客马阳丽说,孩子玩得开心,还学到了红色知识,“这种有温度的服务,比风景更难忘。”
双节落幕,六安文旅的热度未减。从票根经济的创新10倍杠杆配资平台,到全域产品的升级,再到暖心服务的守护,六安用实践证明,文旅发展不仅要靠“流量”,更要靠“留量”。正如游客王媛所说:“下次还要来六安,不仅因为山美水美,更因为每处细节都让人觉得‘被重视’。”未来,六安将持续优化文旅服务、创新消费场景,这座大别山脚下的城市,必将成为更多游客心中的“诗和远方”。(张丽)
百富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